Quantcast
Channel: 中國報 - 十分專題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學武為興趣或趕潮流?(上篇)

$
0
0

報導:許雅玲 
圖:李文源、李玉珍/本報資料室

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

  2008年,《葉問》電影票房大收,掀起全球學習詠春拳的熱潮。

 5年后,各種各樣的《葉問》電影還是充斥市場,學習詠春拳的熱潮,在葉問大師的家鄉,更加炙熱。

 把場景拉回大馬,我們的青少年,也受到流行文化影響,習武趕潮流呢!

 實際上,潮流很快過時,可以支撐青少年習武不輟的動力,還是本身對武術的真正熱愛。

90后的青少年,看了電影《葉問》,便興致勃勃想拜師學藝。因此,何若賓接到不少家長的詢問電話:請問何教練你有教導詠春嗎?

 非常抱歉,何教練學的是傳統周家拳,現在積極將競賽武術南拳、南刀、南棍發揚光大。

 其實,每個時代都有影響青少年的功夫明星,我們的父輩,都曾經因為李小龍的功夫電影,偷練截拳道呢。

 大馬知名武術教練何若賓,也是從小受到成龍的武打電影影響,對中國功夫產生濃厚興趣!

 “我是檳城人,小時候,因為崇拜成龍的中國功夫,便對武術產生興趣。恰好我家附近有個廟宇有組織醒獅團,我的武術啟蒙便從這裡開始。之后,我還追隨師父學習周家拳。”

 陳學勉,這位曾在國家隊擔任教練,帶領何若賓等運動員征戰國際大小賽事的武術前輩,則是被朋友拉去習武,“我和大家一樣,一開始只是玩玩,后來覺得防身健身挺好,便繼續學下去,還有幸代表大馬到日本參賽。”

大馬名列前4名

 其實,1985年,中國曾經邀請多國參加其主辦的武術節,不過,礙于外交關係,大馬無法參加。兩年后,中國邀請日本主辦武術節,大馬武總才得以參與,陳學勉有幸代表參賽。

 當時,大馬武術界還是很散亂,各家練各家拳法,不過,為了參加比賽,大馬武總展開了培訓競賽套路人才的計劃。何若賓,正是被吸納在此計劃下的其中一位武生。

 何若賓表示,很多大人和小孩,受到電影《葉問》的影響,一個個都想變身葉問大師。因此,他經常告訴學生,“不管什么派別,只要堅持下功夫,你都可以練到好像電影中的英雄般,有功夫有武德有修養。”

 他笑著表示,青少年看了電影,在一起比手劃腳,根本就像打架架式,開通的父母看到了,便會想:倒不如找個正規的老師,讓孩子習武健身。

 最后,陳學勉和何若賓強調,大馬的體育武術發展,真的“沒得頂”(廣東話,意思是非常好)。來到國際競技場上,大馬是名列前4名之內的武術強國。

招術可變武德不變

 不管什么年代的父母,都會擔心孩子沉迷“課業”之外的活動,何若賓的父母和外婆也不例外。看到13歲的何若賓將課外時間都用來練習舞獅和武術,不免擔心:習武能成為一技之長嗎?玩玩就好呀!

 “我現在擁有的,都是武術帶來的。”何若賓說:“2006年,成功贏取國際上重要賽事的金牌,圓滿大滿貫的目標后,我從賽場上退下,展開新的培育英才目標。”

 武術發展史上,不管動作難度怎么變化,不變的是:武德,即尊師重道的品德。學生的武德,可是最讓陳學勉、何若賓等武術教練自豪。

 “武生把教練當作武術偶像,教練會更加律己,以身作則來引導學生。因為這種重任,教練在做任何不良舉動之前,會警惕自己:要做好榜樣。”

如今習武多為競賽

 傳統武術流派繁多,都沒有統一的命名方法。有些按地區命名,比如,河南派心意六合拳;一些按山脈、河流,比如武當派;亦有以宗師姓氏命名,比如洪熙官洪家拳。

 到了1949年,新中國成立后,正統承傳及武館傳授方式停止了,只有部分門派的武術,被編成健身及表演套路,在中小學校教授學生。改革開放后,一般按其內容分為套路和搏擊格鬥兩個類別。

 何若賓說,“從1990年至今,中國總共制定了3個競賽套路,其中,允許選手自選,即是:選手在符合規定的動作和難度,可以自由地編制套路。不過,選手的拿手動作只能重複兩次,第三次之后,做得再好的動作都不計分。”

 現代的青少年武生,大部分只接觸競賽武術,以參加比賽為目標。

學習武術講究天分

 包括陳學勉、何若賓在內的武術高手,都是為了比賽,練習競賽武術。

 陳學勉笑說:“現在,傳統武術的師父,為了讓學生能參加比賽,都會教導競賽套路。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,畢竟,這在過去的年代,想要多學其他拳法,都會被逐出師門。”

 像何若賓,從小學習傳統周家拳;幸好,他遇上開明的師父,將15歲的他和其他師兄弟,推薦進入檳城武總接受競賽武術的培訓。

 “學習傳統武術真的很辛苦,師父只是口傳心授,天分不高的,可能紮馬3個月,都沒有機會學到一個拳法或一個動作,便很快放棄。”親身體驗新舊武術的他繼說:“競賽武術根據體育科學的訓練方法,系統化地加強學員的能力,很快見到效果。

 何若賓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習武天分:別人苦練3天,才把招式的感覺抓到,但他一下子就掌握了感覺。就連中國的武術師父都會稱讚他:攻防很好。

城鄉學武各有特色

 競賽武術通行,會否打壓傳統武術的發展?

 這點上,陳學勉和何若賓不約而同指出:大馬的傳統武術並沒有退步,還是保存得很好,民間還是有很多武館和鄉團教授傳統武術。

 “大馬武總為了推廣傳統武術,每兩年都會主辦一次傳統武術大賽。武生在賽場上一出手,大家便能很快辨識出誰使了虎鶴雙形拳,誰又是打洪拳,證明傳統武術套路,還是傳承得很好。”

 哪種武術套路比較吃香,則要看地區:在鄉下,由鄉團或者老師父帶動的傳統武術,比較普遍;來到城市,競賽武術更受青少年歡迎。

這些年,我們追過的功夫明星…

★李小龍:

 全球戲友都難忘李小龍的《唐山大兄》、《精武門》、《猛龍過江》、《龍爭虎鬥》和《死亡遊戲》。這5部動作電影震動全球影壇,掀起中國功夫熱。

 李小龍學了很多功夫。他的截拳道脫胎于詠春,又吸取了各國各門派的優點,自成他的一派功夫思想。武術界有句:“詠春拳顯于梁讚,勝于葉問,聞于李小龍”。

★洪金寶:

 成龍的師兄洪金寶,雖然身材肥碩,但身手卻驚人地矯健,動作剛勁威猛。他對詠春、截拳道、空手道等力度剛猛的拳法,都加以創新,是宗師級動作指導之一。功夫代表作包括詠春電影《讚先生與找錢華》、《敗家仔》,《葉問2》。

★成龍:

 自小進入武生班學習的成龍,11歲成為片場龍虎武師,繼李小龍之后,他創造功夫喜劇潮流,將嚴肅的功夫轉為輕鬆詼諧的動作,加入體操動作、雜耍動作、舞步。功夫代表作包括《醉拳》、《師弟出馬》、《龍少爺》等。

★李連傑:

 《黃飛鴻》中展現的洪拳和佛山無影腳招式,跟真實中的黃飛鴻有很大不同。黃飛鴻的洪拳腿法比較少,步穩勢烈,拳勢威猛剛勁有力;不過,電影中用了很多特技,李連傑表現的不是洪拳的具體手法,他更多是揚長避短地體現導演徐克的理念。

★甄子丹:

 甄子丹擅長混合格鬥,在電影《殺破狼》中拳拳到肉,令觀眾血脈賁張。不過,《葉問》中,他一改肌肉男風格,表現出詠春大師儒雅、內斂、仁者無敵氣質。他快速打在日本兵身上的數十拳,是詠春拳的“連環日字衝錘”,已成經典畫面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