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中國報 - 十分專題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走入校園發掘武術新苗(下篇)

$
0
0

報導:許雅玲
攝影:李文源、李玉珍

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

 近十多年來,在大馬武總的推動之下,武術開始走入校園,發掘明日之星。

 而在武術打著課外活動名堂走進校園的過程中,武術同仁均感嘆:這條路真的很不容易走呀!

 然而,為了尋找武術好苗,武術同仁都會堅持難行能行。

 他們呼籲:請校方給予通力配合,一起為國家培養更多好苗……

目前在大馬武總幫忙,無職一身輕的陳學勉披露,“現在,大馬習武人數增加很多,因為大馬武總相當積極地將武術推廣進學校。目前,武術已被列入馬來西亞運動會(SUKMA)項目,下個目標,便是進入馬來西亞學聯運動會(MSSM)。”

 對此,何若賓表示,“大馬武術的發展,必須感謝大馬武總前任總會長拿督斯里紀永輝的帶領和付出。畢竟,舉辦不同年齡階級的競賽,來提升武術水平,這不簡單,需要龐大人力物力財力。”

需要校方配合

 武術走入校園,最需要的是校方的配合。有了校方的配合,便會事半功倍。

 2008年轉型成為自由身武術教練后,為了實現武術育人志願,何若賓便積極向中小學自薦:我曾經是國家隊代表,是合格的武術教練,有意願在貴校教導武術……

 5年期間,他先后在不同的中小學開辦武術班,深切體悟:武術走入校園不容易。

 將競賽套路武術推廣到中小學,做起來不容易,收入又不優渥,私人武術教練何必自討苦吃?

 何若賓笑說:“我最喜歡小學生,因為他們有最大本錢──年紀小。學校是發掘人才最佳地點。”

 學校老師不願犧牲週六時間監督武術班,然而各種問題,例如:學校在週六補課,被逼取消武術班等,這些都需要校方配合來解決。

南開華小鼎力支持

 當然,武術進入校園,也有配合度很高的中小學,比如說,南開華小,武術便獲得校方的鼎力支持。

 和藹可親的南開華小校長張美容透露,“2011年我到南開華小擔任校長,南開已有武術班。我的任務是將武術班繼續發揚光大。”

 現在,南開華小有數位武術界的明日之星,包括10歲、就讀小五、乖巧可愛女生歐瑞晶,目前她亦是吉隆坡武術州隊的小隊員之一。

 “感恩學校老師的配合推廣,學生才多了一個發光發熱的領域。”張校長說:“現在,我有一個構思:將南開華小打造成武術學校基地,讓有潛質的武術小學生,發揮所長。”

 去年,張校長特地邀請武總教練,為學生進行武術潛能測試,並因而發掘了32位好苗,鼓勵他們接受培訓。

發揮所長變得自信

 南開華小將禮堂租借給吉隆坡武術隊作訓練場所,方便小瑞晶在課業和武術的學習:每逢周一、周三和周五;上完課后,她便留在學校的安親班,由老師幫忙複習功課;之后,沖個清爽的涼,吃個點心,便可精神充沛地開始武術練習。

 張美容校長欣喜透露,“瑞晶在武術比賽中,都有很好的名次表現。得到這方面的肯定后,內向的小女生,變得自信、活潑,不只功課突飛猛進;喜歡國語的她,還在演講比賽中獲得第四名,順利晉級州際比賽。”

 瑞晶的潛能被發掘,奶奶、父母和師長都高興不已。而小瑞晶說:“從小,看到姐姐練習武術,覺得動作很美,便很喜歡。現在,我的專項是長拳、刀術和棍術,但我最喜歡長拳,因為分數最好。”

攸關體能習武宜年少

 “所有體能運動活動,都跟年齡攸關。所以,我覺得,身體能力強又想得獎的青少年,應該嘗試競賽武術。等到年紀增長,便可轉向傳統武術。畢竟,在競賽武術鍛煉中打下的基本功,能夠幫助武生輕鬆上手傳統武術。”何若賓說。

 陳學勉透露,現階段,並非每間學校都設有武術班。不過,今年3月南開舉行“2013年哥妹倆雪隆武術賽”,得到雪隆逾120間學校支持,從這現象看來,武術作為健康課外活動,已獲得學校的肯定。

 此外,在何若賓的200名學生中,有一名10歲的馬來小孩萬努艾曼,已經跟隨他習武3年。這名仰慕李小龍功夫的小孩,便是在母親鼓勵下習武。小萬有不少同學亦對武術有興趣,只不過,他們都沒有跨出第一步來接觸武術。

學會堅持控制脾氣

 很多學生,因為習武,人生中產生很大改變,包括17歲的中學生馮嘉俊,還有20歲的羅威勇。他們自2008年起,便跟隨何若賓習武。

 習武之后,馮嘉俊的父母強烈感受:兒子不亂發脾氣了。這對父母是多么大的喜訊!

 馮嘉俊靦腆表示,“習武讓我更好地控制脾氣。不發脾氣,和朋友相處便不會發生衝突,改善人際關係。同時,習武讓我學會運動精神,即是專注完成每件事情。”

 目前在泰萊大學修讀會計與金融學課程的羅威勇,曾在練習時弄斷膝關節的十字韌帶。受傷,是運動員最大致命傷。幸好,在父母、教練和同儕的鼓勵下,羅威勇經歷一段辛苦康復之路,又重新在武術場上馳騁。

 今天,他很自豪表示,“習武過程中,我學會的堅持,是課堂上學不到的。”

 對于學生的變化,何若賓說:習武后,學生會發現,自己和身邊同學不同:我有一門技術,懂得團隊合作,也學會了武德。因此,他會鼓勵同學:好好察覺自己的改變吧!

競賽武術中看中用

 武術套路可分為競賽、傳統兩大類,並且主要有拳術、器械和對練三種形式。而現代青少年,大多數都是接受競賽武術鍛煉。

 他們可以參加的武術比賽項目,包括:長拳、南拳、太極拳、劍術、刀術、棍術、槍術、南棍、南刀、太極劍、對練。比賽項目名目,看得外行人眼花繚亂。

 “其實,只要記得‘長南太’便可。‘長’有長拳、刀槍劍棍;‘南’有南刀、南棍和南拳。‘太’有太極劍和太極拳。”何若賓說。

 競賽武術,參賽者練的都是同一個套路,評審便很容易打分。同時,為了評分,還創造了難度。傳統套路追求實用,但競賽套路追求藝術難度,后者必不可免被視為“花拳繡腿”。

 “競賽武術的套路表演,不是花拳繡腿,而是藝術加工才能。尤其在自由搏擊類別,必須近身接觸,攻防上均不輸其他拳類。甚至,更加有爆炸力。”他說。

轉任教練貢獻所學

 很多傑出的武術運動員,從運動場上退下后,都會選擇擔任武術教練。

 比如說,來自砂拉越的黃俊傑,從國家隊退役后,曾經嘗試武術之外的職場工作。后來,他覺得:如果我不將17年所學的,好好回饋社會,著實可惜。這樣一想,他又重投吉隆坡武術州隊的懷抱。

 比他年少5歲的伙伴教練吳國坤,因為年紀超過21歲,無法參加馬運會,便轉型擔任吉隆坡武術州隊教練。而即將從亞太工藝與創意大學學院(APU)資訊工藝課程畢業的楊永耀,也將武術教練當作最大志願。

 這裡,必須說多點楊永耀的經歷:小時,看到功夫明星的厲害后,便很想習武。直至進入循中,才有機會參加武術團。

 那一年,正好武術團要進行表演,因此,剛加入的菜鳥,都有機會練習刀術,成就感更大。可是,拿刀動棍,都要用右手,這對左撇子的楊永耀,可是痛苦的折騰,但他克服了,今天還被任命為吉隆坡武術州隊教練。

 關于大馬武術的發展,真的要仰賴這些有技藝、熱情和奉獻精神的武術同仁呀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