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中國報 - 十分專題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食物把關 靠人不如靠己(完結篇)

$
0
0

報導:劉拓

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

 針對近期爆發的食品安全課題,有人鬆口氣說:幸好,國內食品沒有發生類如兩岸三地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。

 實際上,大馬沒有爆發重大食品安全事件,並不表示大馬食品比他國安全。

 原因是:向來,大馬衛生局沒有“主動”到菜市場或超市,針對生鮮食材或加工食品進行抽驗的習慣。

 也因此,大馬人民應做好本身的把關工作:認識毒素來源,以及做好預防工作……

在大馬私人食品化驗中心擔任化驗師的小李表示,關于食品安全,我國衛生部確實有在做把關的工作,即是會抽檢國外食品。可是,在這個階段,產品已上架售賣,一些都已被吃進肚子裡消化掉了。

 “其實,很多食品安全課題,都是別的國家爆發,在全球引起關注后,各國政府才會針對上架的相關食品,進行抽檢。台灣爆發的塑化劑和毒澱粉事件,也是如此。”他說。

 一般上,在大馬進行的食品化驗,一般只是檢驗:(1)重金屬和;(2)細菌。而在一些私人化驗中心,都是商家將產品送來,檢驗成分,以便做出營養標籤,以及證明產品符合安全規格,以便投入國內外市場銷售。

 “台灣的毒澱粉事件,和3年前爆發的塑化劑很類似,都是因為不法商家在食物內加入有毒化學物質。像塑化劑和順丁烯二酸,本來就被禁止加入食品內,不在‘食品添加物’範疇,所以,有關單位並不會特意去做檢驗。”小李說。

 畢竟,食品裡的化學物質就有好幾百種,不可能做到一一檢驗;都是等到爆發食品安全問題,引起全球關注,衛生部才會被動地去抽檢涉及食品。

港新積極把關

 相比大馬,香港和新加坡相當“積極”:

 台灣5月中爆發毒澱粉時間,新加坡農糧局在5月26日就要求進口商,回收11種含有順丁烯二酸化學成分的台灣產品。兩天后,大馬衛生部才做出相關宣布。5月31日,新加坡農糧局又再指示下架另4種含順丁烯二酸的台灣食品;3天后,大馬衛生部亦宣布下架這4種不合格台灣食品。

 “我國衛生部有在為食品安全把關,關鍵只在于執行上,到底有多積極。”他說。

 較早前,大馬衛生部食品安全與品質組主任諾萊妮披露,國內的台灣食品進口商,如果沒法向我國衛生部出示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出的安全證書,便將由我國進行檢測。同時,衛生部警惕食品業者,提高本身對食品安全的管制,以確保所進口的食品可安全食用。

消費者要主動把關

 大馬衛生部長蘇巴馬廉計劃從明年起,加強管制加工食品與執法,以確保大馬食品的安全跟得上時代。

 小李說:“關于食品安全檢驗,大馬很被動:食品要出口,廠商會送檢;不滿產品,公眾會投訴;或者是,外國爆發食品安全問題,我們才會抽檢涉及食品。通常,食品不出口的話,商家不會主動將產品送檢。”

 迄今,大馬較常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,應該就是牛奶感染細菌引致的食物中毒事件。這方面,可以追查產品生產的源頭,是否符合安全規格,同時,檢查牛奶流向過程中,是否發生收藏問題,比如說,沒有根據指示來冷藏。

 現在,大馬消費者能夠“主動”做好的把關是:多吃天然新鮮食物,少吃加工食品。同時,留心食品添加物資訊,以及,小心檢查非買不可的加工食品上的安全標籤。

事前準備足排除殘余毒素

 現代環境、生活習慣所致,想要身體“零毒素”是不可能任務。那么,人人應做好之后的工作──好好排毒。

 從中醫角度,身體各器官皆有各自排毒時間:膽的排毒時間為晚上11時至1時;肝的排毒時間為凌晨1時至3時;肺的排毒時間為凌晨3時至5時;而大腸則是清晨5時至7時。

 假如有晚睡的習慣,便會導致身體器官無法正常排毒。

 此外,家庭主婦在烹飪時,可以做好去除廚余農藥的功夫,比如說,清洗蔬菜時去除外葉,先用水沖洗蔬菜根部,將泥沙清除,並將根部摘除,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,接著再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。接下來炒菜時,將鍋蓋打開,也可促使農藥隨蒸氣而揮散。

 一些食品防腐劑,大多數為水溶性,烹調前可用水浸泡40分鐘,丟棄浸泡水,然后才烹調。同時,烹煮食物時不加蓋,使其揮發。

 已知,在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蘋果酸或反丁烯二酸,也可能驗出些微的順丁烯二酸。這些順丁烯二酸毒性很低,不會蓄積在體內;只要多喝水,便有助將其排出體外。

理性看待防腐劑勿成驚弓鳥

 食品發展過程中,出現各種合法和不合法的食品防腐劑。目前,一般國家都禁止在天然食物中如新鮮蔬果使用無機防腐劑,已禁用的有硼酸、甲醛、水楊酸、苯酚、焦碳酸二乙脂等。而在華人社會,最常加入傳統美食中的非法防腐劑,就有硼砂和甲醛。

 對此,台灣林口長庚醫院林杰樑醫生曾指出,“消費者應理性看待防腐劑,了解防腐劑除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外,也可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;但防腐劑由人工合成,長期過量攝入會有害健康。”

 他強調、兒童、孕婦,還有肝功能不好的人等,避免攝入過多的防腐劑。此外,不要輕信不知名食品標籤上的“本品絕對不含任何防腐劑”,盡量選購有信譽的產品──會清楚標示產品中使用的防腐劑用量及人工添加劑,安全性較有保障。

5大類非法食品添加劑
(摘自《吃了會死?食品添加物速查》)

1. 硼砂-早年常添加在年糕、油麵、燒餅、油條、魚丸等食品中,以增添食物的韌性和脆度,以及防止酵素產生的黑變。硼砂毒性較高,現已被禁用于食品中。

2. 甲醛-多用于工業清潔劑及防腐劑,具有防腐與漂白的功用;用在食物(豆腐、豆芽菜、腐竹、蘿蔔干、米粉、粉絲、蘿蔔干、蝦米等),有助于漂白、使蛋白質凝固、及保鮮防腐的作用。甲醛攝入身體,能擾亂細胞代謝,帶來大破壞,已被禁止添加于食品中。

3. 螢光增白劑-一般使用在印染、洗滌、造紙、製造映像管等方面。用在食物(吻仔魚、四破魚、魚丸、洋菇、白蘿蔔等)上,目的是使食物增白,賣相好。國際間對于螢光增白劑,是否會對于人體產生致癌毒性尚無定論,但對于嬰幼兒、皮膚敏感的人,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症狀。目前,螢光增白劑禁止添加于食品中。

4. 非法使用色素-以下列出兩種常見非法色素:(1)鹽基性介黃:將食品(糖果、黃蘿蔔、酸菜、油麵等)染黃;以及,(2)鹽基性桃紅精:將食品(糖果、蛋糕、紅薑、話梅、肉鬆等)染紅。由于毒性強,兩者禁止添加于食品中,無容許攝取量。

5. 甘精-甘精是人工合成調味劑,甜度約為蔗糖的250倍。用在蜜餞類食品上,可添增食品甜味,減少糖的使用。甘精與酸味食品共同食用,會造成代謝不易,產生血液毒性,並有誘發腫瘤的危險。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皆禁止于食品中添加甘精。即便包裝上無標示有甘精,但口感過甜或有奇怪甜味,都應停止食用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7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