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中國報 - 十分專題
Browsing all 427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視障者和導盲犬的承諾 你為我服務,我來照顧你

報導:涂素燕攝影:劉潔雲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 導盲犬幫視障者“看路”,讓視障者在黑暗世界踏出自信的步伐。  導盲犬不同于盲杖,它有生命有情感,它為視障者服務,視障者則肩負照顧它的責任。 “你為我服務,我來照顧你”,這是使用者和導盲犬之間的承諾。導盲犬的工作是輔助視障者行動,它跟沒有生命的導盲輔具不一樣,它是活生生、有情感,能夠跟使用者互動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台灣首隻導盲犬 一步一腳印爭取通行權(第5篇)

報導:涂素燕 圖:受訪者提供    1996年,柯明期帶著台灣第一只導盲犬雅琪(Aggie)正式在台灣上路。  當時的情況,跟陳錦輝今天帶著Lashawn在大馬的情況,非常相似。 柯明期帶著Aggie走在台北街頭,讚美、怒罵、拒絕、抗議之聲不絕於耳。 他們一步一腳印走了下去,熬了過來,台灣社會今天已經逐漸接受導盲犬……今天提到導盲犬,你我想到的可能還是《再見了,可魯》里的可魯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歐洲國家人狗共融 出入公共場所非議題 (完結篇)

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狗是人類最古老的好朋友。  一些國家,隨著社會發展,開始把狗“隔離”在家。 但許多歐洲國家並沒有這樣做, 他們讓狗跟隨人類自由出入公共場所,“人狗共融”。 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,在這些國家更加不是議題……導盲犬起源于歐洲,瑞士是其中一個導盲犬發展歷史悠久,擁有完善制度的歐洲國家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多花時間陪伴指導 孩子成長在身旁(上篇)

報導:潘有文 圖: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青少年時光,像是美好的詩篇,但在各種外在因赤和自我壓力下,許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,籠罩憂鬱和不滿。  孩子的成長過程,有父母陪伴和適當的自由,不只身體健康,精神也一樣健康!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消極面對人生,讓他們的人生迎接陽光?父母花多些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至關重要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孩子精神壓力警號 父母聆聽引導舒緩(下篇)

報導:潘有文 圖:攝影組、互聯網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 “你們大人都是這樣的啦!”青少年向父母發出這樣的怨言,大人可發現問題所在?  如果,為人父母者有所警覺,從另一個角度去檢視孩子:“孩子原來是這樣想的”,也許就會更容易聽見孩子的心聲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建立正確家庭文化 教養孩子事半功倍(第1篇)

特約:楊潔思圖:李文源、劉志勝(蒲公英兒童樂園)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 新時代愛的教育,強調不打不罵孩子。  但是,不打不罵,怎樣教好孩子呢?孩子眼中還有長輩嗎?這豈不是寵壞孩子?  台灣宜蘭慈心華德福學校校長張純淑,投身教育四十年,一路走來,反而說:“只有不打不罵,才能教好孩子!”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善用模仿教導孩子 養成參與家務習慣(第2篇)

特約:楊潔思 圖:李文源、劉志勝(蒲公英兒童樂園)當孩子漸長大,許多父母期待孩子幫忙做家務,以減輕他們的負擔,但是,許多時候,孩子卻不配合,結果反倒形成親子間的拉鋸。   其實,父母可以從小就培養起孩子做家務的習慣。 孩子在模仿時期,是養成他們做家務的好時機,切莫嫌孩子笨手笨腳動作慢,而把他們杜絕于家務外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與孩子一起成長 調整節奏在家教育(第3篇)

特約:楊潔思 圖: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“現在的孩子很皮,很難教。”似乎是很多父母的共識。  如果一般父母都如此認為,那麼,那些自已在家中教育的父母,日夜跟孩子一起學習與生活,長時間親密相處,要儘量不打不罵施行愛的教育,難度就更高了。  本系列特別走訪兩位在家教育的本地母親,請她們分享教養之道。兩位媽媽都很坦白,說她們難免有打罵孩子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放慢腳步回歸家庭 照顧身心靈增進溝通 (完結篇)

特約:楊潔思 圖: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黃渼清,更為朋友所知的名字是Prisca Ooi。   她曾是培訓公司老板及藝術學院的講師,后來割捨事業,將時間留給家庭與孩子,更實施在家教育。  她不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教育、生活起居,也更能照顧孩子的心靈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為溫飽不挑食 只求吃得安心(上篇)

報導:許雅玲 攝影:連利元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大馬是亞太區最多外食族的國家。 36%大馬人經常到茶餐室、咖啡座、餐館用餐。 40%的大馬人,每周至少上館子一次,亞太其他國家只有12%。 外食中,油炸食物會導致肥胖、膽固醇過高、血壓高及心血管疾病;漢堡包、炸雞薯條等高卡路里食物,吃多會引起“新陳代謝綜合症”,造成肥胖問題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懂選擇,吃均衡 外食健康無負擔(中篇)

報導:許雅玲 攝影:楊智聰 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 營養師陳玉寶和李曉文說:我們都是外食族。  只不過,因為任職公司有提供養生餐,她們天天可吃到健康外食。 她們笑稱:外食不罪惡,罪惡的是:你的餐盤,你不做選擇。 現代人都有很高的健康飲食意識,只要具備正確飲食知識,外食族便能精明選擇餐廳、選擇食物。營養師的餐桌,都有什么食物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外食美味多元化 健康飲食自己把關(下篇)

報導:許雅玲攝影:張智玟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 營養醫療醫師邱銘鈞表示,外食,包括快餐,是社會發展產物:沒空下廚的雙薪家庭越多,對外食的需求越高,外食餐廳便蓬勃發展。  有的商家為了滿足高盈利目的,選用廉價食材,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美味要求,私自添加“好料”。 大馬外食多樣化,但卻非營養多樣化。外食族很難照顧到營養均衡,尤其是膳食纖維攝取不足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韓流來勢洶洶 媒體炒作紅紅火火 (上篇)

報導:涂素燕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韓劇形式多元 舊橋段添新意(中篇)

報導:涂素燕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改變流行模式 衝擊亞洲生活文化 (下篇)

報導:涂素燕 圖:互聯網、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現在的你,看港劇?日劇?中國劇?台劇?還是韓劇?韓流不只改變許多人看電視的口味,衝擊週邊國家演藝產業,也改變這些國家的潮流趨勢、改變年輕人的衣食住行模式。韓流到底影響我們多大?這股勢會持續多久?這30年來,亞洲人看電視的口味轉了又轉。 1980年代,或更早之前,本地人幾乎都是港劇撈飯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飲料盒制書籍瓦片 百分百回收有價值(上篇)

報導:潘有文攝影:練國偉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循環技術制造生機 再生產品等待垂青 (中篇)

報導:潘有文 攝影:練國偉、依哲   我國的飲料盒再循環技術=, 從無到有,讓飲料盒找到“輪迴再生”的機會! 目前,只要能夠提升消費人對這方面的認知,以及回收業者的認同,或能有效增加飲料盒回收幾率。 因此,讓我們透過瞭解飲料盒再生過程,更明白其再用價值!以前,我國飲料盒再循環應用,卡在技術這個關卡上,加上回收價格不高,讓飲料盒成為再循環市場上的“孤兒”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國人環保意識待提升 飲料盒回收面對挑戰(下篇)

報導:潘有文 攝影:練國偉、依哲   雖然飲料盒能百分百回收,也有不小的利用價值,但大馬人消費時,並不考量物品環保與否,成為各種可循環產品,包括飲料盒回收的最大挑戰!  許多商家重視產品包裝,卻未把產品回收視為企業責任,也讓原本再循環的產品,失去“重生”的機會。 飲料盒的低回收率,即是各種可回收物品的縮影!“這個包裝很美,買這個比較值得。”消費人購買物品時,包裝好看與否,往往是重要原因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油棕廢料日本搶購(上篇)

報導:潘有文圖:盧淑敏/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大馬農作物,尤其油棕廢料結合科技,變身可發電燃料,亞洲國家搶著要!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韓修法允入口生物質顆粒(中篇)

報導:潘有文 圖:盧淑敏/受訪者提供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大馬生物質能企業成為“搶手貨”!  對于大馬生物燃料的渴求,韓國人可是鐵了心,不惜修改法律,允許原本列在廢棄物類別,以農業廢料制成的生物質顆粒入口。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427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